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图)
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图)
2003年12月18日 10:09 今晚报道
本报讯(记者刘京华)从市文物局获悉:我市将建设“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 这将是我市第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公园。
大沽口炮台遗址位于塘沽区东南部海河口南岸。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金门屏风”之称。 明代中叶,这里建有炮台。 1858年,清政府命格林钦和尚对大沽炮台进行全面整修,共修建炮台6座。 除一处石缝堡外,其余五处均以“卫、镇、海、门、高”五个字命名,建有25个小堡,形成了庞大的防御体系。 1859年,英法联军炮轰大沽口炮台。 清军奋勇反击,击沉敌舰3艘,重伤敌舰多艘。 此战的胜利,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士气,大沽口炮台显示了其强大的威力。 。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这一重要文物。 1997年,市政府拨款修复“卫”堡。 为了更全面地保护这里的历史遗迹,市文物部门制定了规划,在此建设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 该规划近日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 不久的将来,昔日的古战场将成为绿树环绕的遗址公园。
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大沽口炮台于1901年被迫拆除,目前仅存“卫、镇、海”、“石头角”四个炮台遗址。 此次全面建设的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规划保护清朝同治年间南岸炮台遗址区,南北长约1公里,宽约0.5公里。从东到西。 新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在遗址公园入口处设计圆形炮墙; 临海一侧修筑仿古炮墙,全长1050米,北延伸至海河。 “卫”字“海”字炮台已恢复原貌。 带有“镇”字的堡垒已不复存在。 计划将原址围起来,进行考古清理工作,露天展示,并竖立解说牌,让人们缅怀过去。 同时,为了让观众直观了解,再现古炮台的雄伟面貌,在“镇”堡北侧按照原貌按1:1的比例重建了一座炮台。 游客还可以登上炮台,鸟瞰古战场。 “海”字形炮台南侧建有一些长4米、宽4米的茅草屋。 房屋内有真人大小的清代泥塑士兵雕像,反映了当时士兵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场景。 “长堡”被修复,内部被用作演示厅。 遗产公园还包括建造一个小码头,游客可以乘船从海上观赏堡垒的雄伟外观。
上图: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已建成部分。本报记者 张凯林 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