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夫人王丹衣骨灰安葬于腾冲
女儿艾依梅上香
骨灰被送往故居灵堂,由长孙李敏用党旗覆盖。
云南网讯(记者朱金雷、通讯员宫祖金摄影报道)今年7月19日,王丹衣同志因病在北京治疗无效去世,享年97岁。王丹衣是艾思奇同志的妻子,一位受欢迎的哲学家。 在艾思奇去世后的几十年里,她致力于艾思奇哲学思想的研究和推广。 王丹衣去世后,按照遗愿返回腾冲、顺州。 与艾思奇同志合葬,让家乡人民再次感受到了革命夫妇的忠贞爱情。
对于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妻子王丹衣来说,家乡腾冲一直是她心心念念的依恋之地。 97岁虽是长寿,但忙碌繁杂的工作却让她无法回家乡。 她一生只回家过两次。
1980年回国,捐出故居建纪念馆,音容笑貌还在。 但这次回国安葬家乡,与丈夫团聚,我在骨灰和遗像馆前无言以对。
六年前的2010年,是艾思奇同志诞辰100周年。 清明节前夕,艾思奇同志从北京迁往家乡腾冲县和顺镇水地村。 91岁的王丹生病后来到西部求救。 我已经到了昆明,家乡近在咫尺。 生病的王丹衣再也无法忍受飞往腾冲只有一个小时的颠簸飞行。 陪同他的医生试图劝阻他。 最终,他只能到昆明求医却未能如愿。 王丹含泪向西望去,祭奠远方的故友,然后带着遗憾回到北京。
就在那时,王丹衣做出了一个郑重的决定,并多次嘱咐家人:一百年后,他将葬在家乡,与丈夫在一起,永远不离开她。
祖国和国家永远不会被抛弃,夫妻之间的感情是深沉的,难以分离的。 9月1日,家人不忘嘱咐,她如约回国。 3日,他回到家乡下葬,与丈夫团聚。 这次回国,她终于如愿以偿:革命伙伴永不分离。
3日早上8点,连日阴雨的天空放晴,乌云低垂。 许多人来到腾冲市和顺镇的艾思奇故居,为王丹衣最后的旅程送行。
王丹衣的灵堂位于她故居的中殿。 祭台上放置着一个覆盖着鲜红色党旗的骨灰盒。 盒子前面是一张她裹着黑色面纱的放大肖像。 肖像画上,她看上去慈眉善目,笑容满面。 每个人。 在乡下,入乡随俗,充满家庭纽带。 鲜花簇拥下,祭祀腾冲传统祭品,有糕果、三兽汤饭、香炉、纸火等。殿前的门柱上,一对黑白挽联格外引人注目。引人注目。 信中写道:“跟随革命几十年的先哲们的榜样将永垂史册,在中国度过一生的夫妇的忠诚灵魂将陆续回到故乡。” 默默地表达了家乡父老乡亲对革命夫妇的敬佩之情。
8时08分,李家带来了腾冲的传统美食——小锅烧丝。 一勺是几乎每个腾冲人起床后必吃的早餐。 李氏族人盛了三碗,恭敬的拜在了他的灵前。
8点10分,艾思奇和王丹的大儿媳铁大力、女儿艾一梅、长孙李斌、孙子黄思豪及亲属代表一一来到追悼会前鞠躬、哀悼。尊敬。 随后,腾冲市主要领导,以及市相关部门、和顺镇党委政府、和顺镇水地社区、百联公司等关心支持骨灰安葬仪式的领导同志前来吊唁并鞠躬一具具棺材前。
8时30分,艾思奇在鞭炮声中起床,前往位于距故居约半公里后山的艾思奇墓地。 大家都陪他送行。
8点48分,艾思奇墓地。 一行人在墓前默哀,安魂曲奏响,安葬仪式开始,一切都很简单。 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在历史悠久的和顺镇水底村,为优秀中共党员、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离退休干部王丹一同志举行骨灰安葬仪式。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
9点08分,大家三鞠躬并献花。 最后按照腾冲民俗举行安葬仪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