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墓志词语选注(讨论).pdf
第 28 卷第 3 期 V028N 张3 贺州学院学报 IVERS II 2012 年 9 月 魏晋南北朝墓志词语选释 刘志胜,黄有福 (惠州学院中文系,广东惠州) [摘要] 魏晋南北朝墓志语料丰富、特色鲜明,成为研究魏晋南北朝语言的珍贵资料,受到汉语史特别是汉语词汇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其中的 8 个词语进行考释。这些词语大部分在《汉语大词典》等一般词典中没有论述。[关键词] 墓志;词语;魏晋南北朝 [中图分类号] H0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861 (2012) 03—0068—0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语墓志铭的成熟时期,墓志铭数量众多,且具有一定的口语化,成为研究魏晋南北朝语言的宝贵资料,受到汉语史特别是汉语词汇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笔者近来对魏晋南北朝墓志铭进行了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词语在《汉语大词典》、《辞源》等一般词典中是没有收录的,笔者特意从中选取8个词语进行阐释,以飨专家。 【逝世】《汉魏南北朝墓志铭·前魏银青光禄大夫于俊墓志铭》[1]:“将要奉先帝之位,继任先帝,传袍承缺,却孤苦伶仃,猝然而死。”《汉魏南北朝墓志铭·前齐司徒公西阳王徐俊墓志铭》:“将要尊为正学,置东方序,效法夏朝,重右于朝之德,却在水不流之际,突然而死。”
《汉魏南北朝墓志铭辑要·开国公四子禁卫军侍中东征将军禁卫军之子内侍太傅士良孙妻广平郡主宋夫人墓志》云:“人大福气大,福气大,可惜一死,宜哀悼。”注:“徂殒”即“死”。司马贞《史记·伯益传》对“嗟徂兮”的解释为:“徂,去,死也。”《会林隐逸》卷十“尚殒”注引“考声”:“殒,死也。”因此,“徂殒”是同义、并列的复合词。“徂殒”一词偶尔出现在唐代墓志铭中,例如《唐墓志汇编·唐泾阳知县周均墓志铭》:“但因积善,早死,时序不便,年月骤移,无陵,只得随从权宜。”《汉语词典》中没有收录“徂殒”。【滕芬】《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泾州刺史豊墓志铭》:“龟甲玉流,冠以明纹,幼而慈祥,长而日升。”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博陵太守刑府君墓志》:“《春秋》赞刑侯,《魏史》赞太常。”注:“腾芬”是流传美名之意。《广韵·文韵》:“芬,芳香。”“芬”本指芳香,可用来比喻美名。 “腾芬”一词在唐代墓志铭中使用较多,如《续唐墓志铭·已故唐姚先生墓志铭》:“原夫以桂花凝香,十枝疏干,午时冠华,道上人影显赫。不独银女光辉,又门前杨柳横戟林立。”《续唐墓志铭·已故唐隐士刘俊墓志铭》:“君子气魄雄健和,神清气爽,随身佩剑,临别之日,树下留情。”
《唐墓志补遗·晚唐太傅庙车夫蔡俊墓志》:“忠则雍之得,孝则舜之功”。《唐墓志补遗·晚唐太傅张夫人墓志》:“至于仁义,容容柔和,为人昆仪,兴盛名声,足以诗艺一绝”。《唐墓志补遗卷一·晚唐太傅徐俊墓志》:“孝至极,渡曾民以名;辅佐黄国,立功立业”。 《太傅纂修卷一·晚唐太傅安君墓志铭》:“文宗名誉光耀时;忠义为表,名声传千秋,不独金门七叶、杨朝五官”。《太傅纂修卷一·晚唐魏州新乡县令太傅王君墓志铭》:“香兰在垂,香溢九园外;明玉在心,覆十城光辉”。《唐墓志铭汇编卷一·晚唐世君田夫人墓志铭》:“痛风树不静,悼山墓易迁,刻金石以香,与宇宙永固。” 《唐墓志铭汇编》卷一:唐已故世君张夫人墓志铭:“兰清雅贤淑,笼九园而散芳香;桂花幼美,覆八林而吹芳香。”
《唐代墓志纂要·上·陈朝慈源郡王、始安郡守郭先生墓志》:“汉朝宰相名声,魏朝大臣名声”。这些都是例子。也有用在墓志铭之外的。如《乐府诗集》卷八《郊庙歌》《昭德开荣乐》:“功名利禄金会,写德誉。”《文苑英华》卷八三七《后妃挽歌》虞世南《文德皇后挽歌》:“德之家世高,功名在地。”明代秦王朱承庸《小明诰》卷九《赞》《隐祖刘妃》:“德誉溢溢,德行远近闻名。辅佐我隐祖,名誉天下百代。”明代梅鼎佐《南斋文集》卷九江淹《宋前安成王右侍郎刘樵墓志铭》:“腾芬在中,飞藻在上。”此为例。《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大型语文工具书中,均未收录“腾芬”一词,《汉语大词典》-2收录同义词“腾英”、“腾生”,“腾芬”与“腾英”、“腾生”在此义上为异形同义词。 【华屋】《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大魏元宗夫人司马氏墓志》:“终与兄弟失散,来王室,鸣声于白庭,腾晖于华屋”。《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杨慎夫人崔元容墓志》卷一:“家庆未始,朝露已尽,弃此华屋,去彼幽泉。” 《汉魏南北朝墓志铭汇编·大齐末年使节杨怀英、徐滚五国都督、骑将军、内务府侍郎、山麓开国侯、洛川开国公、都襄公、元世俊墓志铭》:“为兴美业,荣新耀,舍豪宅,居山丘。”
《汉魏南北朝墓志·王会君墓志》:“忽离豪宅,归于田园。”《汉魏南北朝墓志·元宝鉴墓志》:“此口才智慧,与前人无异,永离豪宅,归于旷野。”《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狄詹墓志》:“离此豪宅,归于高原。”《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杨慎妻崔元容墓志》:“家庆未始,朝露已尽,弃此豪宅,往那僻静泉源。”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杨侃墓志》:“人思遗爱,人间余香满天。豪宅何其静,美城何其凄凉。”《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高孟妻元英墓志》:“原来如此,可惜老天爷留下这豪宅,留在了神秘的泉眼里。”《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元氏兰夫人墓志》:“她名门望族,富丽堂皇,有丝有笛,谁来照料她沐浴?”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开府侍郎崔府君墓志》:“离家尘书弃匣,言归蛮荒。”《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齐连公夫人杏夫人墓志》:“离家永别,言过漳川,南望虎涧,北望龙山。”注:“华屋”意为华丽的房屋。“华屋”一词在唐代墓志中也多有使用,如《唐代墓志汇编·唐中书郎赵府君墓志》:“离家永别,蛮荒终空,车马行人暂扰。”
《续唐墓志铭·前魏州刺史李俊杨夫人墓志铭》“春色满布,豪宅永弃。”《续唐墓志铭·前唐奉天定南功臣行远元从朝议郎行内事生西官居令员外知通政元尚柱国定府君墓志铭序》:“白马素车,新墓古树,魂魄已去不复返,怎能无豪宅。”《续唐墓志铭·前唐岳太妃颜墓志铭》:“遗下秽宅,礼隆仙都,营垒已驻,灵龟惊于方。” 《续唐墓志·唐赵夫人合葬墓志》:“豪宅隔深泉道,嗣子悲愧,柏色凄凉,拄杖起身力竭。”《续唐墓志·唐主赵夫人墓志》:“坟墓为何荒凉不竭,为何久别美宅,不得不离别?”《续唐墓志·唐主赵夫人合葬墓志》:“但马不停蹄,浪快死,她便离了美宅,到深泉处去了。贞观六年正月初五日,她三十岁在私宅中去世。”《唐代墓志铭汇编》卷一唐已故上旗都尉丘俊墓志铭》:“广东莱州有女,性情善良温和,同出美屋,葬于丘陵。”《唐代墓志铭汇编》卷一唐已故上开府将军安福君墓志铭》:“绿雾起暗泉锁,清风鸣白杨悲,离明丽屋,留孤玄堂。”《唐代墓志铭汇编》卷一唐张俊墓志铭》:“志向远,日光催,遂离美屋,言归夜台。”
《唐代墓志铭汇编卷一 晚唐隐士张墓志铭》:“西边已晚,东去无止。我已离我豪宅,永在锦城。”《唐代墓志铭汇编卷一 晚唐隐士张俊墓志铭》:“岁月无尽,流年无尽,我已离我豪宅,永在春锁。”这些都是例子。除了墓志铭,传世文献中也有例子。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余庆列传》第十六回:“平原君言:‘文能胜则好,文不能胜则豪宅下血誓,必归。士不外求,客门取之即可。’”《晋书》卷七十九《传》四十九:“谭氏悲痛万分,马鞭敲门,吟诵曹子建《豪宅处死归山》诗。老者道:‘唉!……贱者常受辱,贵者常受尊,豪宅里吃肉,田间吃粗饭。论功名利者,以谄媚奉承,求名声者,以才华求荣辱。貌……’”《南齐书》卷二十二传三《豫章王文献》:“又言:‘……东宫另有斋,亦为豪宅。而吾忽有两处住处,暗自不安。’”《宋史》卷四一一传一百七十:“使吾悲痛之极,九庙事大,事大如生死,却大大小小处处处理,而不防火灾;宰相府大而富丽,却被烧成灰烬,唯有宰相一人幸免于火。这足以见人心受困,只顾权势,不顾君王父老。”
《宋史》卷425传184:“他富贵多,好音乐美人,住豪宅,使陛下与两三臣忧心忡忡,岂可?”例子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汉语大词典》中没有收录“豪宅”二字。【泫欷】《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前阿养令兼安定太守邵钧墓志》云:“亲友痛惜其德,同僚泣叹其德。”注:“泫欷”是流泪叹息,悲叹的意思。《楚辞·九怀·赵师》“悬泪泣”洪兴祖补注:“悬,泣状。”《楚辞·九变》“悲哀叹”朱熹集注:“泣,叹息。”《楚辞·留向(九谈·勉明)》:“行而叹”王逸注:“叹息”。《汉语大词典》不收“悬”,收“悬叹”。“悬”与“桑”是异形同构的同义词。 【悼念】《汉魏南北朝墓志铭辑要·前魏直床车都尉、文山侯吐谷浑宣墓志》:“朋友同僚哀悼想念我,怎能归来?白天埋在深岭,晚上行在僻道。
“琼岩一片废墟,直至云涛轩,亲友们哀悼悲叹,悲痛不已。纷纷以石刻、铜器记录,歌颂名贤。”(安西、平西两州副都督,新安、定、清水、乌石四州刺史皇甫钧墓志铭)注:“悼”多用于表达对死者的哀痛和悲叹。《广雅·诗古义》云:“悼,哀悼也”。《会林隐逸》卷引《子宛》注“宛”,云:“宛,警示、悲叹也”。《汉语词典》未收录“悼”,《汉语词典》收录了意义相近的“悼”字。“悼”与“悼”是同义词,形式不同,但结构相同。[修隐]《墓志铭汇编》汉魏南北朝墓志·《前魏将军、徐州刺史、昌国郡开国侯墓志》:“齐曾焕修,眼帘落心牵,谈幽石,守歇声。”《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前齐开府仪同云公墓志》:“吾若不依万言,便寄此夜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