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怎么样?

2024-04-19 -

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怎么样?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西南西安门内。

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主宫殿,是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始建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修,是在秦丈台的基础上修建的。 位于汉长安城西南角最高的龙首苑,因在长安城安门街以西,又称西宫。 未央宫建成后,西汉历代皇帝都居住于此,成为汉帝国200多年来的行政中心。 因此,在后世的诗词中,未央宫就成了汉宫的代名词。 未央宫是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一个朝代的行政场所和禁园。 已经存在了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王朝。 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宫殿。

未央宫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在未央宫接到汉武帝出使西域的命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西征之旅。 它展示了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东方文明的发展水平,见证了汉长安城在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起点价值。 未央宫总面积是北京故宫的六倍,亭台楼阁、山水水池排列其间。 其建筑形式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宫殿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宫殿建筑的基本格局。 。

1961年3月4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被列为中国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 、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天山廊道路网”遗产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汉长安城未央宫景区建筑格局介绍

未央宫遗址总体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城墙。

宫城内有3条主要道路。 两条南北平行的东西向主干道贯穿宫城。 宫城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贯穿。 两条东西向的主干道将未央宫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未央宫的主要建筑有前殿、玄师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教房殿、照房殿等40余座。共有座席,包括杨殿、白凉台、天禄阁、石渠阁。

前殿是未央宫最重要的主体建筑,位于整个宫殿的中部,周围还有其他重要建筑。 前殿北侧是教房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 再往北有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中国最早的国家档案馆石渠阁; 前殿西侧是中央衙门、少府等皇家官署; 前殿西南侧为宫池区,建有藏池、鉴带等。

据史料记载,未央宫两侧各有一司马门,东、北门外各有城门,称东门、北门。 当时,前来朝廷的诸侯都入东宫,士民上书到北宫。

考古遗迹

20世纪80年代的十年间,未央宫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发掘了前殿附属建筑遗址、教房宫遗址、少府宫殿建筑遗址、中央政府建筑遗址。 遗址和宫殿角楼遗址已出土文物数万件。

宫墙遗址

未央宫平面近正方形,四周有宽8-10米的宫墙。 东西墙长各2150米,南宫北墙长2250米。

宫城周长8800米,面积5平方公里,约占都城面积的七分之一。

司马门遗址

未央宫两侧各有一宫门,称司马门。 东司马门是皇宫的正门。 皇子、王爷前来拜见皇帝,皇帝从北门出入皇宫。 文武官员、宫廷官员和达官贵人均通过北司马门进出皇宫。 东、北司马门外建有高塔。 这就是汉代著名的东塔和北塔。 西、南司马门很少使用。 所有四个司马门遗址都已被勘察并确定了它们的位置。 东司马门位于大柳寨村东南部,西司马门位于陆家口村中部。 前殿北侧已探明的东西向汉代道路,正好与东西宫司马门相连。 南司马门位于未央宫东南角以西850米处。 从门口向北有一条8米宽的南北向道路通入宫殿。 未央宫西北角以东1300米、天宫禄阁遗址东北60米处,是北司马门遗址。 门内有一条宽10米的汉代南北大道,通至前殿东侧。

除了四个司马门外,未央宫还有十多个“也门”,是专门为某些人进出皇宫而建的。 例如,北司马门以西800米处修建的左室门,是一座专门供宫中工作室各类工匠进出皇宫的门道。

石渠阁遗址

石渠亭遗址位于未央宫西北,北宫墙以南45米,西宫墙以东500米处。

石渠亭是战国以来流行的高台建筑。 中央主建筑平台尚存。 现存夯土台高7米,底东西长60米,南北长50米。 整个建筑场地东西长115米,南北宽120米。 台基周围有回廊。

天禄阁遗址

天禄阁遗址位于石渠阁遗址以东520米,前殿以北720米,北宫墙以北60米,连接北司马门的汉代南北路以东35米。 天禄阁也是一座高台建筑,其规模比石渠阁略小。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怎么样_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项目_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现存天禄阁平台高6-7米,底面方形,边长20余米。 天禄阁周围还建有回廊。 遗址范围东西宽55米,南北宽60米。

仓池遗址

未央宫西南有一块洼地,是藏池所在地。 藏池位于西宫墙以东700米处,南与南宫墙相邻。

考古勘测的仓池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总面积为平方米。 苍池水由城外陵水从张城门引入。 进入宫殿后,称为“明道”。 旧明渠已基本探明:渠水自西向东流入仓池,再由南向北从仓池北流出,流经前殿、教房殿、天禄阁西,从未央宫向北流去。

前殿遗址

前殿是未央宫的主体建筑。 它位于宫殿的中央。 它是最高和最大的建筑。 平台上发掘出新石器仰韶文化墓葬,表明前殿平台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存在。

前殿正门位于南面。 门内是一个广阔的庭院。 庭院北面是前殿以上的三间正殿。 大朝朝正殿是中台的正殿。 前殿基基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 北部较高,南部较低。 北部最高点比现在地面高15米。 基地场地自南向北可分为低、中、高三层。

在对前殿进行全面勘探的同时,1980年又对前殿的回廊和慢通道遗址进行了一些勘探。 西墙自北向南排列43间,南墙西墙自东向西排列3间,共49间。 这些房屋的平面呈长方形或正方形,房间之间有隔断。 布局一般为前厅后室,屋内地面要么是草泥,要么是土坯铺的。

现场出土有筒瓦、板瓦、瓦片。 瓦片大多刻有“永生”字样,还有陶器、兵器、钱币等。屋内还发现了一批被火烧过的西汉木管。 其中一些纸条是医疗记录和医疗处方。 比如一张医方条上面刻着“冯宗山的女人”几个字,这说明西汉时期就有病历和病历。

在前厅遗址东北角试掘一座夯土平台和部分配电室。 房间有两种类型:草泥地板和砖铺地板。 夯台和屋址出土了大量砖瓦建筑材料,有素色长砖、格子、锯齿纹地砖、板瓦、简瓦、花纹文字瓦等。陶器、钱币、房屋内出土了武器和装备。

教坊店遗址

教房殿位于前殿以北360米处,堪称真正的“后宫”。 教房殿南部为正殿,夯土台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50余米,南北宽30余米,面积约1500平方米。 。 台基四周有回廊,廊道地面铺砖,廊道外灌满水。 大雄宝殿坐北朝南,殿南有宫殿两座。 东西相距23.5米,体现了这组宫殿建筑的极高水准。

内院南临正殿,平面也呈长方形。 庭院周围有走廊和散水器。 内院东西两侧分别发掘夯台基、庭院、巷道和厢房遗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建筑群内的巷道遗迹,在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发现。 它们是为了宫主的安全而建造的,与现代建筑中的秘密通道具有相同的性质。

教房店建筑群供水、排水设施齐全。 建筑群东侧有水井一口,深约8米。 井台铺方砖,井壁上部砌砖,下部砌陶井圈。 建筑群内设有排水坑,积水通过北部的明渠排出。 从仅有的建筑遗存来看,大雄宝殿及其附属建筑十分典雅。 建筑群地面均用方砖铺成,遗址中出土了精美的铜构件。

教坊店遗址出土的有铺地用的素色方砖、圆形花纹方砖、建筑台阶用的空心砖等。 瓦的种类有筒瓦、平板瓦、素圆瓦、云纹瓦以及带有“永生无极”、“长乐未央”字样的瓦片。

中央政府合署旧址

1986年至1987年,考古人员对未央宫中央衙署旧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面积达9600平方米。 该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陆家村东100米,前店遗址西北880米,未央宫西宫墙西105米。 遗址南6.3米处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贯穿汉未央宫。 中衙遗址周围建有围墙,形成一个围合的大院落。 院落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34.7米,南北宽65.5米,面积8822.85平方米。 四壁内外均设有壁柱,内外对称分布,使城墙更加坚固。 除东墙、西墙、南墙、北墙外,还有走廊。

官院内,院落中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排水道,将其分为东西两个院落,简称东院、西院。

东院东西长57米,南北长65.5米,面积3733.5平方米。 东院的南、北墙分别是官大院南、北墙的东段。 东院东墙是官院的东墙。 西院范围东西宽72.7米,南北宽65.5米。 院落的西墙、南墙、北墙分别是官院南墙、北墙的西墙和西段。

官址出土文物十分丰富,主要有砖、瓦、瓦、石器、铁器、青铜器、钱币和骨牌等。

长安骨牌

未央宫中央官址出土的骨文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发现。 骨刻大多分布在官宅墙壁附近的汉代地面上。 骨镐都是由动物骨头(多为牛骨)制成,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

长安共出土骨图63850枚,其中刻字57482枚。 骨镐多由牛骨制成,颜色多为白色或黄色。 它们大小相似,一般长5.8-7.2厘米,宽2.1-3.2厘米,厚0.2-0.4厘米。 骨镐的形状基本相同,都是长条状的骨头。 ,上、下端均为圆弧形。 从它的横截面来看,正面略呈弧形,背面则比较平坦。 正面和背面均有竖锯痕,背面较为粗糙; 骨镐的前上部经过抛光,长度为 3.5。 ——4个,宽1.5-2厘米,上面有铭文; 骨镐的中腰侧有一个半月形的凹槽。 骨牌上通常只有一行铭文,凹槽在骨牌的左侧。 对于文字超过两行的骨牌,凹槽位于骨牌的右侧。

骨牌雕刻的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品项、数字、数量、名称、规格等。这类骨牌一般为一行文字,也有两行文字的,少则二三,多则七八个字。 ETC。; 第二类是骨刻,内容为“河南公馆”、“南阳公馆”、“颍川公馆”,一般刻二至四行字。 第三类是与中央机关等有关的,刻有一到四个字。 四行。

长安甲骨铭文的时代上限为西汉早期,下限为西汉后期,多为西汉中后期。 最早有日期的甲骨文为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其中以始元、元丰(昭帝)时期的甲骨文为最多,“三公官”数量最多。骨牌的使用持续了一百多年,甚至与西汉时期几乎相同。

少府遗址

1987年至1988年,考古人员在未央宫发掘了少傅宫建筑遗址,面积6040平方米。 该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柯家寨村西南,距未央宫前殿遗址西北400米,距教坊殿遗址东350米。

发掘的建筑遗址东西长110米,南北长58米。 主要包括主体建筑——南殿、北殿,以及附属建筑和两侧的通道、走廊、庭院、水池等。 这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宫殿建筑群。

南殿是建筑群中的正殿,或称“正殿”。 坐北朝南,东西长46.1米,南北长17.5米。 面阔7间,进深2间。 大厅面积806.75平方米。 北殿应为建筑群的内殿,坐北朝南,与南殿共用后墙。 北殿东西长31米,南北宽12.9米。 面阔5间,进深2间,面积399.9平方米。

南堂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着两座大屋。 每间房屋面积约170平方米。 屋内还有斗形基墩,是南厅的辅助议事和办公用房。

主楼北殿以北为天井,东西长54.4米,南北长14.7米,面积799.68平方米。 虽然南堂以南尚未进行考古发掘,但从钻探情况来看,很可能存在“四合院”。 该建筑群主体建筑居中,前院后院,左右各有配殿。

少府建筑遗址中发现大面积地板遗存,这在古代宫殿建筑遗址发掘中尚属首次。 这也体现了这座宫殿建筑群的奢华。 遗址除出土砖、瓦、瓦、陶器、铁器、铜器、货币外,还出土印章112件。 印文有“陈遵”、“陈冲”、“陈鹏”、“陈龙”。 》、《陈恪》、《陈火》、《司马喜章》、《章穆大夫章》、《章稳定大夫章》和《唐观音监事章》等。殷监张”是印章。泥量最大。

西南角塔遗址

未央宫西南角塔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三桥镇车流村北。 南距南城墙55米,西距西城墙34米。 1988年至1989年对该建筑工地进行了考古发掘。

角楼建筑遗址现存台基呈尺状,外缘东西长67米,南北长31米,内缘东西长57米,南北长19米。从北到南。 台基东部宽11-13米,东部与宫城南墙南端相连。

角楼遗址出土的建筑材料有砖、瓦、瓦等,砖有素色的,也有带有小格子图案的方形的,都有地砖。 长砖大小不一,有中、小,也有多层砖、扇形砖和空心砖。 有板瓦、筒瓦之分,有的瓦片上还刻有陶印,如“大石六”、“工作”等,这是秦汉时期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果,“工人的名字“决心考验他的诚意”体现。

实用信息 旅游信息

地址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位于今西安市未央区韩城镇,渭河南岸以北约2公里处。 遗址分布在大柳寨、马家寨、小柳寨、柯家寨、周家河湾、陆家口七个地点。 村内。

门票

自由的

运输

234路、331路

历史

未央宫所在的西汉都城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著名城市。 未央宫作为汉帝国的“公共宫殿”,是汉长安城最重要的建筑。 对中国古都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使用时间最长,宫殿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宫殿。 皇家宫殿之一。 195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身)组建汉长安城工作队,开始汉长安城考古工作。 1961年至1962年,工作组对未央宫地区进行了初步勘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作组全面开展了未央宫遗址的考古勘探和重点发掘工作。

1980年春秋两季,对教坊殿建筑遗址(编号为未央宫建筑遗址2号)进行了初步勘察和钻探。

1981年春进行了一次审查。1981年10月至12月和1982年2月至5月在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吉发掘。

1983年3月至5月进行了追加发掘。未央宫遗址2号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大柳寨村以西180米处,距未央宫前殿遗址北330米,距未央宫前殿遗址275米。天禄阁遗址以南数米处。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项目_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_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怎么样

1980年4月至6月、10月至12月,发掘了前殿建筑遗址(编号为未央宫建筑遗址1号)A区和B区遗址。

1985年12月至1986年1月、1986年9月至1987年5月,对中央衙署建筑工地(编号为未央宫建筑工地3号)进行了发掘。 该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陆家口村东100米,未央宫前殿遗址西北880米,未央宫西宫墙西105米。

1987年9月至1988年5月,发掘少府(或其所辖衙门)建筑遗址(编号为未央宫建筑遗址4号)。 该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柯家寨村西南,距未央宫前殿遗址东南400米,距未央宫二号建筑遗址(教房殿遗址)350米它的东边。

1988年10月至1989年4月,发掘宫城西南角楼建筑工地(编号为未央宫5号建筑工地)。 位于西安市未央区三桥镇车流村北。

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的10年间,对未央宫的布局和形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并对部分宫门、宫墙和内部道路进行了一些试掘。

荣誉及其他文物保护

195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汉长安城考古队驻守遗址。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汉长安城遗址被列入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8年6月,《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发布,提出:“建设汉长安城国家遗址公园和未央宫遗址公园”。

2009年12月15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保护工程设计方案请示》(陕文物字[2009]号) 150),原则同意所提交的计划。

2010年12月1日,西安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系列保护工程开工仪式在未央宫遗址前举行。 本项目是根据陕西省政府《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重点保护项目。 是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3月29日,国家文物局批复《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一期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案请示》(陕文物字[2011]51号) ),原则同意《关于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环境整治工程的请示》《整治一期工程设计方案》及意见。

2013年3月8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工程规划的请示》(陕文物字[2013]24号)。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被列为中国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 、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天山廊道路网”遗产地之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7年12月2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价值观影响力 文化影响力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留了4.8平方公里的宏大规模和严格的等级建筑规范体系,展示了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亚洲东方文明的发展水平,见证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丝绸之路沿线的汉长安城。 它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起点值。

未央宫前殿配殿内发现一批西汉木管。 其中一些简短的文字属于病案、医方,说明西汉时已有病案、病案。 文献记载,淳于意(公元前216年—公元前150年)是第一个创造“临床记录”的人。 他记录了病人的姓名、地址、病名和所用的药方。 这批木简是其历史的见证。

建筑影响

未央宫遗址出土的少府建筑造型精美、规模宏大、位置显着,无不体现了少府建筑的重要性。 少府或其官址的考古发掘,不仅对于研究这一非常重要的中央机构具有特殊意义,而且对于探索故宫布局、丰富中国古代建筑史料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

角楼建筑遗址的发掘,为探索礼制建筑、皇陵建筑布局等一些重要汉代建筑的起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 如王莽祠、西汉明堂、孝宣王、王后墓等出土建筑遗址,主体建筑有围墙环绕,四角有曲足形建筑。 毫无疑问,后者是仿造的宫殿角楼。 过去仅对唐长安城大明宫的角楼进行了部分发掘。 的西南角塔楼建筑物是唯一经过全面考古发掘的古老宫殿角塔楼。 它也是那个时代最早的人,丰富了中国的历史。 古代建筑历史的内容。

文化遗物价值

在 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许多文化文物,包括中央政府或王室的宫殿档案馆,以及各种Han 的建筑材料,武器,日常必需品等。生动地从宫殿的多方面形象中繁殖了西汉王朝。 帝国的光荣历史已成为研究西部首都帝国宫殿历史的宝贵材料。

带有明确日期的骨标记物的发现提供了大量典型数据,并具有绝对日期。 Chang'an的骨头签名使现代人对汉朝的中央档案管理系统有了全面的了解,从而丰富了古代中国档案历史的研究内容。 迄今为止,中央政府办公地点的发掘及其骨头签名是中国档案馆历史上最重要的发现。 这批骨邮票对于研究许多方面,例如官方系统,政府手工业管理,军事生产,武器开发和书法进化非常有价值。 丰富的文化文物填补了历史研究的许多方面的空白,这是一个主要的学术利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