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墓志铭精品:楷书圆润秀美,展现北魏晚期书法风格
《碑帖集》丛书整理碑帖,发掘其书法艺术价值,为书法家、碑帖研究者提供参考。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原石与拓片的对比,让读者在临摹欣赏的过程中,发现原石与拓片的一些不同之处,为书法家深入理解、临摹提供一些参考。
目前该系列新品《元懿墓志铭》、《元昌墓志铭》已上市。
原石拓片与袁义墓碑对比
价格:68元
原石拓片与元昌墓碑对比
价格:48元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端正、严谨、圆润、优美的《元懿墓碑》
《袁翼墓志铭》全名为《前魏使侍中、骑将军、三部尚书、蓟州牧、江阳王袁公袁翼墓志铭》,1925年和1935年,分别在洛阳前宦子村(今向阳村)东南一座大墓中出土。墓志铭及墓盖现藏河南博物院。
袁毅墓碑封面部分
魏孝昌二年(526)七月二十四日刻。盖高宽86厘米,厚16厘米,上刻莲花、双龙纹,无题,四角残缺。碑文高宽81.5厘米,厚19厘米。碑文为楷书,40行,每行40字,无作者姓名,石碑完好。
袁义墓碑局部
《袁义墓志》介绍了墓主人袁义的身份和生平事迹。
据墓志铭记载,元懿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玄孙,太傅、京兆王元佶的长子。元懿曾权倾朝野,掌控国家,但最终在一场斗争中被毒死。
据《元懿墓碑》记载,元懿文化修养较高,育有两子一女,且子女均嫁入汉族贵族家庭,体现了北魏王室贵族化和胡汉融合的历史。
袁翼墓碑拓片部分
原石拓片与元昌墓碑对比
价格:48元
点击封面购买
洛阳出土的几百年来的北魏书法作品中,最多的是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期的作品。这个时期,楷书盛行。我们知道孝文帝实行了“汉化改革”,形成了推崇南朝衣冠制度的风潮。这种风潮对人们的书写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楷书的变化。诸多迹象表明,洛阳时期,北魏书法迅速走上了追赶南朝书法的道路,形成了弃古求新、舍质求文的书法潮流。
洛阳时期碑体楷书有精、遒、新、古之分。太和至景明年间,即迁都洛阳不久,此时的魏碑以方笔为主,条理严谨,略有侧倾,内外内敛,笔法刚劲厚重,方正工整,阳刚之气极盛。如康有为所言:“大气庄重,气势雄健,笔法峻峭厚重”,是魏碑的主体风格。北魏正光年间以后,南北文化相互渗透,南朝秀美典雅的文风对北朝文风影响很大。北魏初期的峻峭棱角特点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清朗平和、柔和舒畅的风格,结构方正稳定,用笔由方转圆,文风清秀、平和、飘逸。 《元一墓志》中的字迹,明显属于北魏晚期的书法。
袁义墓碑原石拓片对比
《元仪墓志铭》中的书法端正严谨,圆润优美。如果将其与东魏、北齐时期流行的楷书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这种楷书风格已成为东魏的“流行书风”。结合元仪的身份和死后所受的待遇,可以推断墓志铭上的书法必定出自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之手。无论是作为书风演变的个案研究,还是作为书法的临摹,都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我们特别为书法爱好者量身定制了《袁一墓志铭原石拓片对比》,书中版式别致,正文以原石拓片对比图高清打印为主,可以让您在研读时看出原石与拓片的区别,进而了解此碑的精髓。
最新出版,正式版本
原石拓片与袁义墓碑对比
河南美术出版社直发
▽点击封面即可优惠购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