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领域十四个古代玉坑详解
1.江苏连云港将军崖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将军崖旧石器-细石器遗址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金平镇桃花村。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由南京博物院主办,连云港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连云港市博物馆参加,对将军崖遗址进行了考古试发掘。
将军崖遗址附近,数万年前曾有过两次人类活动:一是距今约2万至3万年,保留了原始的旧石器时代地层;二是距今约2万至3万年。 距今约一万年,原始的旧石器时代地层保存有细石器文化。
石器的岩性多为燧石、石英岩、水晶、脉石英、玛瑙等。 种类有石片、石芯、刮刀、尖头工具、石锥、石箭头、雕刻工具等。石制品加工精美,形状稳定,细石器工具主要通过间接锤击打碎,然后压制而成。并修复,但也有少量粉碎而成的碎片。
▲江苏连云港旧石器时代晚期_石材切割工具
▲江苏连云港旧石器时代晚期_玛瑙石器
2、陕西伊川龙王峪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
龙王遗址第一址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壶口镇龙王村北580米处,距宜川县城西南直线约30公里。
出土石制品和部分兽骨2万余件,发现刃部有磨痕的石磨、石铲等重要遗物,以及火遗物20余件。
除了精美的细石核、细石叶和各种工具外,还有大量的石块、碎块、废片和杂物。
与这些细石器文物共存的还有一些大型凿磨石器,如尖工具、砍工具、石锤、石砧、磨刀石、石磨等。 地石铲的发现是近年来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一大收获。 长12.7厘米,宽9.2厘米,厚0.8厘米。 它由页岩制成,由页岩层状节理、剥皮、打浆而成。 呈舌状,顶边两侧磨成弧形。 这应该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地面石器之一。
▲陕西伊川龙王峪遗址_微石器
▲龙王驿遗址出土的磨光石铲
3.江苏省江阴市嵩泽文化遗址南塔
南楼遗址位于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顾家村。
南楼遗址地层堆积较浅,各种遗存裸露在耕土层以下,下层为生土层。 该遗址可分为商周时期和嵩泽文化时期。 商周时期清理灰坑10多个; 清理嵩泽文化时期墓葬25座、大沟1条、房屋遗址4处以及各类灰坑。
墓中出土的玉器约有
玉器均打磨精细,光洁度好。 表面有明显的弧形线切割痕迹,常采用管钻、反钻等方法钻孔。
玉石大部分被风化而变白
心形玉M7为口腔用,与上海青浦嵩泽遗址出土的M92的口腔一致。 主要石器有斧、斧、锛、凿等。
▲江苏江阴南楼嵩泽文化_玉皇
▲江苏江阴南塔嵩泽文化_于晨
▲江苏江阴南楼嵩泽文化_石斧
4.湖北天门龙嘴,新石器时代
2005年3月至9月,随岳高速公路建设期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龙嘴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了一座油子岭文化时期的古城。
出土了陶器、石器、玉器、稻壳等丰富的遗物。
龙嘴遗址是湖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
其文化内涵较为简单,主要是油子岭文化的遗存。
龙嘴古城的发现对于研究汉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城市遗址的起源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 湖北天门龙嘴新石器时代_玉器
5、青海省大通县长宁遗址,齐家文化
长宁遗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长宁乡长宁村西南约3公里处。 这是一处以齐家文化为主的大型聚落遗址。
2006年5月,在青海省景阳变电站扩建工程建设过程中,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参与变电站建设的长宁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经过两个月的发掘,共揭示面积3000平方米,清理房屋遗址15处,灰坑、地窖共150个,清理墓葬5座。
出土文物按质地可分为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骨角器五类。 有文物古迹近2000件。
石器数量较多,共有1400余件。 锤击石器在石器中占一定比例,包括砍工具、锤击工具、盘形工具、刮刀等。落地石工具大多制作精美,包括石刀、石斧等。石锛较为常见。
玉器有玉锛、玉斧、玉凿、玉黄池等。 出土的玉锛、玉凿、玉斧都是实用工具,其刀片有明显的使用痕迹。 这实证地反映了齐家文化的不同时期。 玉的含义不同。
只发现了一件青铜器,那是一个似乎是锻造而成的铜环,已经被打碎了。 文物中出土的青铜器表明,当时的先民已经在使用青铜器,这为研究青铜时代早期的青铜冶炼技术提供了新的资料。
现场还发现了利用羊肩胛骨进行占卜的现象,表明当时已经有专门的巫术人员,这对研究齐家文化时期的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省大通县长宁遗址_玉斧
▲青海省大通县长宁遗址_石刀
▲青海省大同县长宁遗址_细石器工具
6、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高图墓地,新石器时代晚期
南宝力高图古墓群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路北镇东南约40公里处,面积约2平方公里。 它是我国发现的最北遗址,发掘面积最大,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极其丰富。 大墓地。
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蚌器等各类文物1200余件。
▲内蒙古南宝力高墓出土的M26随葬品
▲内蒙古南宝力高墓_玉玄机
▲内蒙古南宝力高墓_双玉刃骨柄刀
7、河北省易县七里庄遗址
七里庄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东北3公里处的七里庄村南。
第一期遗迹属于新石器时代;
第二期遗存约相当于夏商时期;
第三期遗存约相当于商代晚期或商周时期;
第四期遗存约相当于商周至西周中期;
第五期遗迹属于战国时期。
▲河北易县七里庄遗址_陶盒石饼第五期
▲河北易县七里庄遗址_石刀第三期
8、河南荥阳胡村,商代晚期贵族墓地
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光武镇小胡村东北约1.2公里处,北距黄河约5公里,距郑州市东南约20公里。
随葬品的摆放也比较有规律。 大多数都被放在棺材里。 礼器置于墓主脚下,兵器置于墓主肩上。 玉器和贝壳是墓主人佩戴或用过的。 出土小型玉器(戈、鸟)时,大多位于墓主头骨的腐烂痕迹内。 比如M90骨架保存完好,墓主口中还藏有一把小玉剑。 由此可见,这样的小玉禽鸟应该是含在嘴里的。
45块玉石。 种类有越、簋、璧、琮、璜、柄、哥、簪及各种动物造型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M13二楼出土了一枚特殊的编钟。 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特制编钟、编鼓并非普通乐器,而是龙山时期至东周时期皇室、方国(或诸侯)专用的大型礼仪乐器。 殷墟五官村墓出土的虎纹石磬、小屯宫地区收藏的龙纹石磬、山东滕州千丈达等方国首领墓葬出土的特种编钟、山西灵石靖界村,都是极其强大的。 的支持材料。 M13处出土了特殊的编钟,表明墓主身份不凡。
▲河南荥阳胡村商代晚期贵族墓地_青鸟
▲河南荥阳小虎村商代晚期贵族墓地_玉岳
▲河南荥阳小虎村商代晚期贵族墓地
9、山西绛县横北西周墓地
山西省绛县横北西周墓地位于山西省绛县城西11公里处的衡水镇横北村。
共出土西周墓葬193座,车马坑24座,青铜器180件,主要有鼎、簋、甗、盘、笉等。 时代从西周初期一直延续到春秋初期。 她们是西周时期的国王和国家的妻子。 以及他们同胞的墓地。
▲山西绛县横北西周墓
▲山西绛县横北西周墓地_玉柄形装饰
10、山西曲沃金猴墓地,两周时间
羊峪村位于曲沃县城东北约12公里处。
阳炎是一个古老的姓氏。 如今的《百家姓》中已经没有杨宇了,但杨宇是春秋时期晋代的一个显赫姓氏。 它在金朝历史上,特别是在金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杨托贵,字叔祥,是后期著名政治家,名闻多国,是当时的名臣。
M1、M2是晋侯夫妇并列葬于不同窑洞的墓葬群。
▲山西曲沃县羊头墓地
▲山西省曲沃县羊舌坟场_M1、M2
▲羊头金猴墓园_M1、M2及祭祀坑
两座坟墓都受到过扰动,地层证据表明扰动发生的时间不晚于汉代。
M1棺室内的棺材被毁,墓主的头骨被遗弃在棺室的西南角。 墓主上身的玉佩被盗,但下身的玉佩却完好无损。 大块玉戈、玉璜、外壳、覆盖物等部件均被毁坏,散落在棺材之中。 棺材间还残留着石磬、陶壶,青铜礼器几乎找不到踪迹。
M2棺室内的棺材或棺板被移动和遗弃,全身被多次折腾。 被搅动的泥土中,只见一些散落的玉片。
根据这些迹象,推测挖掘可能是在埋葬后不久进行的。 M1的情况表明,发掘时棺室并未塌陷,棺材的板状结构可能保存完好,墓葬中的青铜礼器可能仍保存完好。 劫匪将棺材内的青铜礼器全部搬走,但对玉器兴趣不大,就随意毁坏、丢弃。
▲山西曲沃金侯墓_M1棺内玉器出土情况
M1棺内墓主遗骸埋葬时,头朝北,尸体仰卧。 下身残存的玉器有黄组坠、大玉戈、大玉双、拇指环、踏玉、金带饰等。玉器制作精美,气势磅礴,有的玉器年代可追溯至明代。商代或更早。
M2全部都被搅动了,棺材房里扰动的泥土中只看到了一些小玉器。 两座墓葬中没有一件青铜礼器留下,也没有任何遗物能够进一步解释墓主的身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永恒的谜团。
▲ 山西曲沃羊头金猴墓园_玉石
▲M1出土的玉盘龙,长5厘米,宽4.3厘米
▲陕西曲沃羊头金猴墓园_玉石
▲羊舌墓地出土玉佩
▲墓地出土的羊头_玉龙
▲M2出土的玉兔,分别高2厘米、2.8厘米、长3厘米、3.5厘米
▲晋文侯墓出土的玉器
▲出土的金带装饰,长M1.11厘米,最宽5厘米
11、湖北省郧县春秋墓地乔家园
郧县乔家园古时属鲁国,其都城应在乔家园附近。 春秋中期,鲁国被楚国所灭。
据考古专家介绍,根据器物的形制、图案和风格,可以确认这是一组春秋中晚期的楚墓群。 看到的楚墓应该是楚人灭地后,楚人接管了这片土地后的楚墓。 乔家园看到的楚墓对于研究楚文化的西进以及楚与土地的关系无疑至关重要。
郧县乔家园墓地共发现春秋至明代墓葬64座,试掘春秋时期墓葬4座。 4座坟墓均埋有祭品。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首次发现春秋时期墓葬。 公墓。
▲湖北省郧县乔家园春秋墓
乔家园墓地出土的一把玉柄铁剑堪称“楚国第一玉剑”,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
玉剑剑身与剑身由两根铁柄连接,全长37厘米。 出土时铁件已部分腐烂。 剑柄和剑身玉器部分还饰有春秋时期流行的泮池纹。 整把剑造型独特精致,将铁的锋利与玉的温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素有“楚国第一”之誉。
▲乔家园墓地出土玉柄铁剑
乔家园墓地还出土了春秋时期的玉琥珀、玉柄等玉器,以及原始琉璃珠、绿松石戒指等。
玉柄是鬼器,是死者手中握着的物品。 古人认为,人死时不能空手而去,但必须拥有财富和权力。
▲乔家园春秋墓随葬品绿松石珠
▲乔家园春秋墓随葬品绿松石戒指
▲湖北郧县乔家园春秋墓地_玉器
12、陕西长安神和合院、战国秦陵遗址
西安长安区沉河平原战国秦陵的主人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
1、墓地出土“帝驾六”车马陪葬坑一处;
(古代只有皇帝级别的人物才能使用六马车,即“皇帝驾六”)
2、刻有“私官”四字及石磬“北宫乐府”的茧形壶;
3、精美的金银首饰;
4、刻有篆书“琴”字的石磬。
▲陕西长安沉河高原战国秦陵遗址_墓坑车马出土情况(K8)
▲刻有“私官”四字的茧形壶
夏太后,夏姓姬,是始皇祖父孝文王的众多妃子之一。
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夏太后病逝。 由于夏太后不是王妃,不能与孝文王合葬,所以单独葬在杜县东。 孝文王与华阳太后合葬于寿陵,夏王太后之子庄襄王合葬于芝阳。
据史料记载,夏太后活到了秦始皇20岁。 当时,秦始皇已经执掌皇帝7年了。 她可能对秦始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或许是她被隆重安葬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大墓发掘现场,记者看到墓室墙壁大部分已被烧红,底部还残留着黑色的木炭残骸。 墓主贵族的木棺已被彻底烧毁,许多珍贵文物几乎被盗墓者洗劫一空。 参与考古发掘的丁彦说:“秦国吞并六国,统一九国,却从此惹祸,这就是山东诸国贵族后裔对秦国的仇恨。”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一直持续到西汉建立,乱军通过毁坏秦帝国留下的宫殿和墓地来发泄愤怒。墓地在此期间被毁。”
从种种迹象来看,该墓地已被西汉官员毁坏。 中央墓室被凿开十七八个盗洞。 燃烧的棺材温度至少达到了2000度,土壤也被烧成了接近陶器的东西。 将灰陶烧成红陶。 即便如此,从痕迹中仍然可以判断出,有36根方木组成了一口巨大的棺材,棺木上面还铺有一层席子,以防土。
虽然早期大墓葬坑被盗、焚,但仍出土各类文物300余件。 包括金、银、铜、铁、玉、石、陶、珍珠、玻璃器、麻、漆器等,其中以玉器、金银器居多。
▲马具出土后仍金光闪闪
▲陕西长安沉河高原战国秦陵遗址_玉璧
13、安圩、六安双墩汉墓群
2005年,国家重点工程沪韩高铁客运专线安徽段开工建设。 在六安市三十铺镇双墩村,要经过一座汉代双坟,当地人俗称“双墩”。
六安,因古六国、汉代六安国而得名,自古就是皖西至大别山的兵家必争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
从双墩一号汉墓的规制来看,该墓有巨大的土丘,墓室呈“黄肠”结构。 还设有车马坑、陪葬墓、陪葬坑等,是西汉诸侯王墓葬的独特陪葬制度。 ,由此可见墓主人的地位很高,是当时诸侯王中的一级人物。 。 .这座位于六安地区的汉墓应该属于西汉六安王陵地区
墓中出土的文物十分精美。 许多漆木器上贴有金银箔或镶有银扣、玉石。 青铜器多为金银材质,玉器雕刻精美。
回廊、棺室中出土的玉器有玉器、龙坠、方印、玉盘、簋、玛瑙璜、玉片、齿形饰、玉璧片、菱形珠等。形玛瑙饰品。 。 有一块四角有小孔的玉片,疑为玉衣或玉枕。 玉佩采用镂空雕刻工艺,造型十分生动,工艺精湛。
▲安威六安双墩一号汉墓_随葬品
▲安威六安双墩一号汉墓_玉器
▲外棺出土的部分文物_玉饰
▲镶嵌金银图案的漆盒光亮如新
14、湖南长沙望城风蓬岭,西汉长沙皇后墓
该墓虽在隋唐时期被盗,但墓内仍留有相当丰富、稀有的文物。
考古人员在墓区出土了青铜器、玉器、漆器、丝织品、铁器、鎏金器、银器、水晶、陶器等各类物品200余件。
共有青铜器30余件。 其中,高45厘米的铜钟和造型精美、刻有铭文的铜灯十分罕见。 此刻铜灯圈足边缘清晰地刻着“铜高二尺,重二十二斤七”。 铸有“长沙元年”字样(“长沙元年”为当时长沙王的年号)。
众多玉器中,有一件玉璧,直径达28.3厘米,这也创下了湖南省出土的同类文物的记录。
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墓主的漆棺中出土了极为罕见的金丝玉衣。 虽然金镶玉衣被盗并被损坏,但墓中残留的金镶玉碎片证实了它的存在。 这也是我省首次发现亲王墓。
笔记:
我国已出土西汉玉衣墓葬18座,而金丝玉衣墓葬仅8座。 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丝玉衣。 由于金丝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地位,因此它的制作工艺要求非常严格。 制作一件中型玉衣的成本几乎相当于当时一百个中等家庭的财富总和。 以金缝玉衣作为陪葬衣服,不但未能实现王公贵族保全尸骨的心愿,还招致盗墓毁尸的厄运。 许多汉代皇帝的陵墓经常因此多次被盗。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玉衣从此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墓内还存有金饼19块,每块金饼直径6厘米,重250克。 这也是湖南省发掘的古墓葬中首次大量出现金饼。
漆耳杯上有“长沙皇后世家杯”和“张继”字样。 据此,专家认定墓主人的身份是西汉中后期的刘姓皇后,“张继”就是墓主人的名字。
▲湖南望城汉代长沙国王王后墓_金缕玉衣
▲金丝玉衣
▲ 湖南长沙望城风蓬岭长沙西汉皇后墓_玉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