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冷兵器识别指南:戈、枪、戟、蜀、弩如何使用?

2024-10-02 -

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头_墓地石柱

经公众号“博物馆丨观展”许可转载(微信ID:)

武器是军队必不可少的装备。为了制造锋利的武器,让军队能够打胜仗,统治者使用了青铜,但他们却一点也不觉得不好意思。夏、商、周时期,生产了大量的青铜兵器。虽然这些兵器在当时经历了惨烈的战争,再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霜,但至今仍有不少青铜兵器幸存下来。

墓地石柱_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头

不过,它们的外观与现代人所熟悉的各种枪炮大炮完全不同。这导致我们在访问它们时常常不明白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今天,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博物馆里的青铜兵器,让它们说说几千年前它们是如何在战场上展现威力的。

墓地石头_墓地石柱_石鼓山墓地

兵工厂戈宝吉青铜器博物馆抗战二十六年藏品

戈是商周时期最常见的青铜兵器。一般由戈头、末端的杆、末端的矛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将戈头与杆子绑在一起,然后将矛安装在杆子接触地面的一端。考古发掘出土的哥们大多只剩下头。

墓地石柱_墓地石头_石鼓山墓地

Ge组装图

当然,也有珍贵的带柄青铜戈出土,戈头与柄是一体铸造的。

墓地石柱_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头

商代青铜连汉戈,1986年出土于辽宁省金县水栓营子村。

使用Ge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首先是“推”。 《淮南子·还剑寻》有句“门出者,出者收,用弹幕推开”,指的是用蛮族援军的上刃杀戮和杀戮。伤害敌人。看一下下图中“援助”的位置,然后再思考“推”的动作。你明白吗?

墓地石柱_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头

葛各部位名称示意图

第二种是“砍”,也称“砍”,是指用下刃或锋利的刀片进行砍伐。

第三种是“攻”,是指用戈锋像鸡啄米一样啄敌。早期,葛还没有开发出内、胡两部分。当时,用前锋啄击是戈常用的方法。

第四种使用方法是“挂钩”,也比较形象。就是用支撑刀刃“勾”住敌人。在“钩”的过程中,敌人也被砍了。

墓地石头_墓地石柱_石鼓山墓地

扶风县博物馆藏青铜矛头

与戈相比,我们对如何使用矛要熟悉得多。将矛头装在矛上,全力刺向敌人,对敌人造成伤害。

墓地石头_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柱

矛头各部分名称

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头_墓地石柱

同济渭滨区博物馆藏品

为了进一步增强武器的杀伤力,先秦时期的武器制造商将戈头与矛头结合起来,实现了戈的“进化模型”——戟。枪头和枪头既可以是分开的(使用时只需将枪头系在或放在枪的上面),也可以铸在一起。

戟的组装和使用与戈大致相同。因为戟的头上有一根矛,所以与戈相比,戟在战场上多了一个“刺”的用法。

戟还有一些疯狂变异的形态,比如内部多了一个弧度,以及曾侯乙墓出土的三戈戟。

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柱_墓地石头

陕西宝鸡竹园沟出土青铜戟

墓地石头_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柱

曾侯乙墓出土的三臂戟

更何况,戟上还铸着一个人头……

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柱_墓地石头

甘肃灵台西屯白草坡西周墓出土人头戟

有学者认为,此人头像是商周时期“鬼方”部落首领的头像。

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柱_墓地石头

人头戟的一部分

斧头

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头_墓地石柱

丫愁月主动秀可爱

一看扁平的形状和边缘的小孔,就表明钺还必须系在长柄上才能使用。它的形状有些类似斧头,主要使用方法是砍伐。 《周史记》记载,在灭商的关键战役中,周武王“到了杀纣的地方……三回合下车,以光剑击杀” ,并用黄斧将周斩首。”我们可以据此对他的陛下做出一些假设。威严的周武王和即将终结的商纣王……

但就实际战斗力而言,钺却不如戈、戟等兵器。无论是车辆战还是步兵战,岳都很少使用。钺的主要功能是礼仪。

蜀,有声书。 《诗铭》解释蜀之形:“蜀为蜀野,长二尺,无棱。撞车,使蜀分开。”可见,蜀是一种没有锋利边缘的长剑。武器,形状像棍子。

1977年,湖北曾侯乙墓出土了七件名为“蜀”的兵器。而令人欣喜的是,这些七柄瓮保存状况良好,从瓮到附件,都保存完好。从这些剑的形状来看,其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前端刺入;二是用刀刺入。 2、直接挥舞打人。

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头_墓地石柱

曾侯乙墓出土的部分遗骸

从舒身上的很多刺来看,用它打到人一定会很痛苦。

刀、剑、匕首

上面介绍的武器都是需要长柄使用的武器,称为“长兵器”。战争期间,士兵们站在战车上互相攻击。使用长武器可以有效增加攻击范围,杀死更多的敌人。

墓地石头_墓地石柱_石鼓山墓地

先秦战车想象图

随着战争激烈程度的增加,站在两辆战车上,用长武器钩我我钩你的温和战斗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杀敌的需要了。脚踏实地、面对面厮杀的步兵越来越多。方便肉搏战的短兵器——刀、剑、匕首等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头_墓地石柱

1951年辉县琉璃采出土上龙纹剑

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柱_墓地石头

青铜剑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头_墓地石柱

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商娟云纹匕首

至于这三种兵器的使用方法,无非是砍、劈、砍、刺等。(更多更精彩的用途,请看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小说。)

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头_墓地石柱

肥东县博物馆藏战国弩

弓弩是战国以来广泛使用的射箭武器,用于远距离射杀敌人。弩机是弩的发动机部件。

铠甲、铠甲、盾牌

说完了攻击用的武器,我们再来说说防御用的武器。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先秦时期的士兵上战场时,必须身穿青铜铠甲,戴青铜头盔(即铜盔),一手持青铜盾牌,手持青铜长兵器或短兵器。另一方面的武器。青铜战士。但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先秦时期也有穿着纯青铜铠甲的士兵,但数量并不多,甚至很少。

为什么?因为它太笨重,难以移动……(有人觉得冬天穿皮大衣既笨重又累赘,更何况是“青铜大衣”?想想青铜的重量,我估计你连穿上真正的青铜铠甲后迈出一步!)

墓地石柱_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头

宝鸡石鼓山墓地出土的青铜腿铠

为了兼顾防御性和机动性,先秦时期的设计师对铠甲进行了改进:将厚皮革切成小块,连接成皮甲,使士兵移动相对灵活;胸部、背部等部位钉有青铜板,以加强防御。

胸部的材质似乎完全没有受到影响。从商代到战国时期,都曾出土过青铜铠甲。战国时期,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提高,也出现了铁甲。

墓地石头_石鼓山墓地_墓地石柱

江西新安大洋洲出土商代铜马

墓地石头_墓地石柱_石鼓山墓地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战国铁甲

盾牌也是重要的铠甲,又称“干”(现在你知道“干戈”一词的由来吗?)。它的背面有一个手柄,方便抓握。手持式盾牌一般尺寸较小,不超过3英尺(太大不方便握持),材质为木头或皮革。还有铜盾和铁盾之分。

墓地石头_墓地石柱_石鼓山墓地

岐山周原博物馆藏 铜人面盾

与盔甲一样,盾牌的表面中心也钉有一块金属片。首先,它可以增强防御力。其次,金属片可以铸造成怪物的形状来威慑敌人。

至于大型盾牌,其长度可达8英尺,主要用于城防和水战。士兵们可以躲在这面大盾后面,抵御密集的箭雨等攻击。

参考:

马承远.中国青铜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杜文宇。中国古代兵器军事书籍图解[M].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7。

景忠伟.中国早期青铜戈戟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