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万人坑”纪念碑失落,日本退伍军人赎罪纪念碑失踪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1940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山东时,将被捕或被俘的抗日军民押送到济州受审,并在西郊琵琶山上屠杀,留下“万人坑”。
1952年,济南试验机厂建成,“万人坑”旧址划入厂区。 但现在,济南试验机厂已被吞并,厂区土地将被重新开发,“万人坑”遗址濒临消失。
济南:“万人坑”纪念碑消失又再现
记者张丹丹、实习生窦茂源
事故
赎罪已至,纪念碑已消失
清明节,试验机厂区一如既往的冷清。 看门人老杜呆在屋里,看着报纸,心里想着“那些人”还会不会再来?
在他的印象中,那群人几乎每年清明节都会到屠杀现场烧香,并在石碑前一一跪拜。 他们跪了大半天,嘴里念叨着他听不懂的话语,崇拜着睡在地下的受害者。 经过。
“这是一群正在赎罪的人。他们是日本士兵,他们请求死者的宽恕。” 随行导游曾告诉他,中日建交以来,这批退伍军人陆续来到中国祭奠杀戮者。 的受害者。 来到济南,他们去了两个地方,一是五三惨案纪念馆,二是琵琶山乱葬岗。 果然,那天中午,远方的救赎主如期而至。 但这一次,救赎主会却发现了令人费解的变化。 “万人坑”石碑失踪了。
文史资料显示,1940年秋,日军挖坑筑墙,在琵琶山上筑垒,建立杀戮基地。 1940年至1945年,日军在这里屠杀抗日军民。 杀戮手段极其残忍,留下了人间地狱般的“万人坑”。 1952年,济南试验机械厂建成,“万人坑”划入厂区,并在厂址立碑纪念。 1990年,实验机械厂扩建办公楼,挖掘出大量遇难者遗骸,并在山南麓竖立了新纪念碑。 这次缺少的是在“万人坑”原址上竖立的旧石碑。
在失踪的碑石处,赎罪点燃一炷香,插在石碑原来的位置上,再次跪了许久,大半天没有起来。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可能是祭奠“万人坑”的最后机会。
命运
正在消失的纪念碑和即将消失的“万人坑”
不仅纪念碑消失了,“万人坑”可能也不复存在了。 济南试验机厂的一位老员工透露了这一消息。
“原来的工厂已经没有了,土地全部卖掉了,很快就会开发成商住楼。开发商说纪念碑太引人注目,所以派人把它清理掉了。” 一位内部人士说道。
济南试验机厂位于琵琶山正南的南辛庄西街,厂房面积数千平方米。 最早的厂房是用红砖砌成的,大多建在厂区的东北部,试图避开“万人坑”废墟。
据史料记载,1952年兴建实验机器厂时,挖出了大量尸骨。1954年,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收到指控十六里河全体村民设立“乱葬坑”的材料,并上报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通过山东省人民检察院。 同年12月,市政府成立联合勘察发掘小组,分两期挖掘8个尸洞,确定“乱葬坑”的大致范围为东西长42米、宽40米。南北走向,面积1680平方米。
如今,“万人坑”遗址上矗立着一座五层办公楼。 试验机厂员工透露,这座办公楼建于1990年左右,挖地基时发现了很多骨头。 大楼竣工后,工厂在其周围规划了一大片绿化带,即“万人坑”。 该遗址再也没有被挖掘过。
失踪的纪念碑原本矗立在办公楼东北角的花坛里。 一棵两人手臂粗的参天柏树下,清明节救世主所放的香还留在原处。 石碑所属的地方有一层新土。
守门人老杜说,石碑并没有丢失,就在这层土下面。 开发商要求将石碑移至别处,便将石碑埋在了下面。
不过,消失的命运基本已成定局。 “连乱葬坑都保不住了,留这石碑还有什么意义?” 一名实验机厂的员工无奈的说道。
追溯
国有企业变更、土地规划变更
不是我不想留下,而是我真的不能留下。 济南试验机厂原副厂长徐玉全表示,对于如何处理“乱葬坑”,试验机厂也有很多无奈。
1952年,济南试验机厂成立,由济南市机械局管理。 这是一家国有企业,厂区的土地是国家划拨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这家老牌国有企业历经坎坷,因产能落后而被动挨打。
2003年,一家私营企业与试验机厂合并。 对试验机厂原有资产进行重组,厂区土地使用权易手。 土地被出售,“万人坑”遗址也被包括在内。 生产试验机的车间搬到了长清,南辛庄工厂只剩下一个“壳”。 原有办公楼被出租,准备土地开发。
徐玉泉说,早在几年前,合并公司就获得了批准,土地规划改为商住用地。 “乱葬坑”没有特别标记,并包含在整个土地规划中。 然后公司开始自己寻找开发人员。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
他承认,石碑消失确实与开发项目有关。 按照目前的规划,“乱葬坑”场地将建住宅楼、沿街前屋、一二层商店等高层建筑。 “当我们合作时,人们认为在这里设立纪念碑是不合适的。”
“哪里能动,哪里不能动,计划都已经规划好了,这个坑不能省了。山的一部分可以留下,新修的石碑也可以留下,也算是一个象征性的纪念,反正办公楼建起来的时候,废墟就被毁掉了。”徐玉泉说。
预计
谁来见证历史,谁来拯救历史?
“要不是你来问,我都不知道这件事到底是谁做主的。” 一位原试验机厂负责人说道。
他告诉记者,除了每年的清明节罪人前来祭扫之外,这个“乱葬坑”一直很少有人去参观。
“本来我们是国企,单位是国家所有的,一切都好谈。后来单位变成了个人的,他们交了土地出让金,整个土地都是他们的了。”土地证上没有标注‘万人坑’,留着这个有什么用呢,只是占地方而已。” 该负责人说道。
事实上,多年前,琵琶山“乱葬坑”就被批准成为济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然而,在“乱葬坑”现场却找不到任何与教育相关的线索。 如果不刻意搜寻,很难找到这个地方曾经是“万人坑”的迹象。
“不忘过去,为未来之师”。 上述文字刻在琵琶山乱葬碑上。 提前知道“万人坑”命运的实验机厂员工,读到这八个字,心里都有一种特殊的感触。
“工厂里的人都知道‘万人坑’的历史,以前我们就像看守人一样,守护着这个工厂,守护着这段历史。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了,原来的工厂已经没有了,这也无所谓了。”这段历史已经消失了,我们都是罪人!” 一名员工说道。
曾经的围观者都知道,“乱葬坑”里草青青,尸骨粗,遇难者的尸骨一层一层地堆放着。 有的带着求生的本能张着嘴爬起来,有的紧紧握着插在肋骨之间的匕首,有的弓着身子痛苦地挣扎……他们以不变的姿势诉说着日寇的痛苦。残害、奴役中国人民。 历史责备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数罪行。
他们说,摧毁“万人坑”就是摧毁历史的见证。 他们希望有人能告诉他们如何拯救“万人坑”,如何拯救这段历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