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葬岗上盖楼”正在摧毁谁的记忆?
在这起事件中,被提及最多的就是日本人会定期来到乱葬坑鞠躬道歉。 但摧毁纪念碑也就摧毁了我们自己的记忆。 每次类似的事件都会引发舆论的愤怒和谴责,但似乎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随着热度的消退,问题依然存在。 缺乏成熟的公众讨论,相关部门没有建立制度的压力。
2005年,济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在济南考察了部分残存的抗战文物。 在后来的总结中,有一段关于琵琶山乱葬坑的事——据工厂相关人员介绍,工厂整顿后,有人多次提出要毁掉设施,甚至认为有这样的事情是不吉利的。 。
有很多事情让一些抗战遗址变得“不雅观”或“不吉利”。 我们以万人坑为例。
水西门是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地。 纪念馆修建时,施工队在挖土时发现了遇难者的遗骸。 文物专家苏志良感慨道:“这是多么珍贵的一幕,只要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就能感受到它的震撼力,绝对不亚于死去的人。”他们仍然像奥斯威辛集中营一样被堆积起来。” 死者身上的头发和假肢……如果遗骸坑能保持原样,盖上玻璃,然后盖成房子,直接变成展览馆,那是最好的办法保护它。 但最终,这些遗骸都被安装了。 几十麻袋放进去之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遗憾的是,有些乱葬坑是为了吸引游客而建造的。 力争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11年3月,安徽大同乱葬岗教育中心被安徽省旅游局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重庆一纪念馆将改建成“雪茄俱乐部”
因此,即使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吸引”游客,往往以“放松”代替“痛苦”。 这样,我们也可以了解重庆的一座爱国将军故居是如何变成“雪茄店”的。 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这些开发和保护单位。 当人们的抗日记忆越来越娱乐化,当屏幕上充斥着“徒手撕碎日本人”等“抗日英雄电影”时,记忆就已经退化了。 因此,冯小刚的《1942》虽然在历史事实上存在缺陷,但仍然值得认可。 因为“回顾中华民族70年前的苦难,为后人留下了对那些逝去的同胞应有的纪念”。 (专题:《:回顾过往苦难,拯救纪念》
这背后是国家层面对这段悲惨历史的纪念的缺失。 学者王进思认为,国家级纪念是指国家每年都隆重纪念抗日战争,国家领导人讲话并向牺牲的烈士和同胞献花。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拉响警笛,下半旗志哀,民众默哀。 这是抗日战争最大的纪念、最大的价值、最大的意义。 …[详细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