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李白和杜甫的“肖像”

2024-07-19 -

·李崇翰·

李白和杜甫究竟长什么样?后人只能根据文字和画像去想象,当然也有不如意的时候。比如清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何刚德任吏部尚书时,因公进入紫禁城内的南薰堂库房翻看历代帝王圣贤、名臣画像。他看到的李白眉毛稀疏,愁眉苦脸,没有让高力士给他脱靴子的疯狂。更让他吃惊的是杜甫的“画像”。这位安史之乱中流离失所的“诗圣”,竟然是一个圆脸的胖子。南薰堂里存放的那些画像,多为宫廷画师所作,要么是真迹,要么是临摹,要么是后人的想象之作。 真的很难说他们有多像诗人。

谁是第一个画出不朽诗人肖像的人?

内蒙古辽代宝山古墓壁画_宝山辽墓壁画_辽阳壁画墓

以李白为例,关于他的形象特征,他只透露了一点:“身虽不足七尺,心却强如万夫”。换算成今天的体型,他的身高也只有一米七左右。虽然他自称“神为表象,道为表象”,但他究竟长什么样子呢?我们只能从他的“头号粉丝”魏璎(《李翰林集》编撰人)的描述中猜测:“双目炯炯,如饿虎(眼目不小,明亮有神,很有气势),有时束带,风姿绰约(身躯或许有些瘦弱)”,所以“有一种仙气十足、道家气息十足”。由此来看,南薰堂藏《历代圣贤半身像·李白》太过慈祥沉稳,虽然双眼很大,但眼神散乱,一点“仙气”都没有。

虽然为诗人作画在唐代并非新鲜事,但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李白画像却是宋代的。在此之前,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文字资料来回答“谁是第一个画李白画像的人?”这个问题。南宋周必大“自曝”曾在秘阁中见到过一幅“崔灵琴题李白小像”。崔灵琴与李白是同一时代的人物。如果周必大所言属实,那么秘阁中保存的这幅南宋画像就是最早的李白画像记载,但画师不详。

此外,《宣和画册》记载,北宋徽宗宫中尚有两幅李白受官图,是唐代画家韩干所作。韩干以画马闻名,天宝年间曾被玄宗召入宫中,很可能认识李白。可惜,这两幅画已佚失。

据宋代学者陈师道回忆,他曾在吴少卿家见过周昉所作的李白像。周昉是长安人,年轻时是贵族,后来做了宣州刺史,可能与李白有过交往。他善画仕女,也善画人物像。如此一来,将韩干与周昉并列为李白像最早的创作者,并不为过。

一位虚弱的老人与一位隐士

史料中尚无确凿的唐代人画杜甫像,唐代亦无相关画作流传下来,但随着宋代对杜甫的推崇,杜甫画像的记载也开始出现。

辽阳壁画墓_宝山辽墓壁画_内蒙古辽代宝山古墓壁画

不难猜测,当时的人们凭着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画下了诗人的形象,并加以祭拜歌唱,表达敬意。日本福冈市美术馆藏有南宋禅僧木栖的杜子美画作。画中的杜甫头发稀疏(“白发搔一搔,便短”),身形瘦削。他一手扶着驴背,一手轻轻握住驴缰绳,仿佛在思考。驴子低着头,缓缓行走,不愿打扰主人的思绪。

辽阳壁画墓_内蒙古辽代宝山古墓壁画_宝山辽墓壁画

如果将《杜子美像》与提倡文人画的赵孟頫的《杜甫像》作比较,很难将二人视为同一个人。一个面容清瘦,像饱经磨难的老人,一个头戴竹笠,面容平和,像一位隐士。其实南薰堂还藏有一幅《唐代名臣画像册》中的杜甫纸像,画中杜甫面容圆润,气度不凡。此册中还有一幅《李白像》(见图二)。说实话,从五官来看,诗圣与诗仙并无太大区别:都是方脸凤眼,唯一的不同是李白微微仰头,而杜甫则目视前方。

自清代以来,“杜甫身形消瘦的画像开始屡见不鲜,给人以内心忧伤的印象​​。”其中,不得不提的是蒋兆和的《杜甫像》(见图3),因为这幅画被收录进教科书,成为中国人心中杜甫的“标准照片”。

杨贵妃身影之谜

作为唐代美女的代表,杨玉环(又名太真)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被传唱无数。正史中并没有关于她身材容貌的详细记载,《旧唐书》只说她“容貌俊美,能歌善舞,通晓音律,聪慧过人”。

五代时,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写道:“贵妃素来肉身丰腴,夏日受暑气所苦……”杨玉环的这一特点影响到了宋代。如苏辙在《周昉美人图》中写道:“手执扇拂尘,谁知从者,瘦飞燕肥玉环”,直指玉环的肥胖。苏轼“加了一笔”,写下“短长肥瘦各有风采,谁敢恨玉环飞燕”,使杨贵妃作为肥胖美人的“定型”深入人心。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钱选的《骑马的杨贵妃》(又名《骑马的太真》)就是这一观念的直接呈现。

内蒙古辽代宝山古墓壁画_宝山辽墓壁画_辽阳壁画墓

辽阳壁画墓_宝山辽墓壁画_内蒙古辽代宝山古墓壁画

由于不同代画家的审美情趣和观念不同,杨玉环的形象也有不同的神情和不同的胖瘦,如明代画家仇英所描绘的杨贵妃(《人物故事图:贵妃晨妆图》)就显得比钱选的要瘦一些。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杨贵妃真实的体型信息呢?除了翻阅古籍、古画之外,唐代贵族墓葬出土的写实陶俑、壁画、帛画,敦煌莫高窟的唐代供养人画像,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不一样的思路。

据学者齐东方考证,初唐女性俑体态较为瘦削,但8世纪初以后才被体态丰腴、衣着宽松的女性俑所取代,出现的时间早于杨贵妃封圣时期(745年)。因此,杨玉环(719-756年)少女时期很可能身材高挑、消瘦,入宫之后或许也顺应了这一潮流,体态逐渐丰腴,甚至有些臃肿。

得益于内蒙古保山辽墓壁画《杨贵妃教鹦鹉图》(见图4局部)的发掘,我们得以一睹更早绘有杨贵妃的“真像”。保山辽墓是内蒙古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年代明确的辽代契丹贵族墓葬。

据九世纪中叶郑楚晖所著《明皇本纪》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养了一只鹦鹉,名为“薛姨娘”。据《宣和画册》记载,张萱、周昉等画师均有相关题材。唐代画家创作的杨贵妃教鹦鹉图,流传至北宋,可见唐代此类题材的画作必不少。辽代壁画中出现相同题材也是常识,甚至壁画中“女子面容丰腴,发髻精致,衣袍宽大,仿唐代仕女图”。

墓主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幅壁画会在一千年后出土,成为“迄今绘制时间最早、艺术效果极佳、真实再现杨贵妃容貌的稀世绘画珍品”。

(摘自《全国人文史刊》2023年第15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