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厦门郑成功庙:铭记海峡两岸共同的历史
新年伊始,南安石井郑成功寺又迎来了一批台湾客人。 “在台湾,我们都称郑成功为‘延平王’、‘开泰王’、‘国兴业’。台湾有成功庙、成功庙等供奉郑成功的庙宇二三百座,纪念郑成功收复失地。”荷兰侵略者统治下的台湾,是郑成功的祖籍,我们一定要回来祭奠。”一位台湾游客说道。
海峡两岸共同的历史
郑成功的祖籍是南安市石井镇,位于南安市最南端。 石井郑成功庙位于石井镇鳌峰东麓,面朝大海。
石井郑成功庙总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是传统的闽南建筑风格。 远远望去,这座大寺庙拥有三座宫殿般的双廊,错落有致,雄伟壮观。 爬上台阶,我们停在寺庙前,面朝大海。 我们看到平静的海浪和停泊在岸边的船只。 不远处,石井码头清晰可见。 海峡两岸人民往返的便捷通道——全金航线就是从这里出发,驶往金门。
厦门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根据地。 郑成功在短暂的38年生命中,为了收复台湾,在厦门思明地区驻军、修行、生活了14年。 他留下了许多武术池、训练场等历史遗迹,以及赌饼等民俗风情。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亲自率领25000人的军队和400多艘战船。 他从厦门思明东进,横渡台湾海峡,驱逐了入侵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收复台湾。
“收复台湾后,他了解民情、社情,在荒凉的台湾岛上实行‘农民用兵’的方法,开垦荒地。” 南安市郑成功学术研究会会长郑欣欣表示,当时台湾新土地的环境非常恶劣,瘴气弥漫,填海造地任务十分艰巨。 郑成功亲自带领官兵研制,同时采取措施,积极巩固台湾海防。 郑欣欣表示,郑成功对台湾进行了前期开发建设,为台湾今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十分重视文化教育,设立教育机构弘扬中华文化,使儒家传统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播。
文化交流的纽带
1998年,石井正诚寺正式奠基。 当时,台北都护府延平宫负责人王庆文带头捐资30万元作为兴建寺庙的启动资金,并动员多方捐款。 郑成功庙建设期间,台湾100多所延平寺捐赠超过300万元。
2010年6月,中国大陆唯一的延平君王庙在厦门红山公园嘉兴村落成。
随着两岸关系日益密切,每年都有数千名台湾民众前往南安、厦门祭拜郑成功。 “郑成功驱逐荷兰、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为世人称道,是海峡两岸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 台北延平宫执行董事王琼亭说。
郑成功文化节已成为两岸人文交流中具有海峡特色的活动。 2012年,第四届海峡论坛期间,南安市举办郑成功光复台湾350周年纪念大会、参观郑成功陵、郑成功学术研讨会、郑成功纪念馆揭牌仪式文化中心。 王庆文还与台湾郑成功庙代表一起来到石井郑成功庙进香参拜。 自2009年以来,郑成功文化节已在厦门成功举办六届。 去年,第六届郑成功文化节,来自台湾12座寺庙的300多名信徒前来参加,带来了15尊神像和7个轿子。 在台湾,纪念郑成功的寺庙和建筑随处可见。 2008年5月,郑成功所在的台南市举办第七届郑成功文化节时,泉州市捐赠的郑成功骑马石像被安放在延平王庙花园,成为新的文化地标城市的。
“郑成功的功绩已载入史册,郑成功文化节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到海峡两岸文化的相通之处。” 台南郑成功庙管理员、台南市南安商会会长郑道聪说。 (记者李烈、通讯员侯金超文/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