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一共有七个弟弟,其中一个是同母,他的后代现在集中在日本
作为中国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其中矫渺不屈抗清、收复台湾是众所周知的。不过鲜为人知的是,郑成功一共有七个弟弟,其中一个是同哥,曾与郑成功同战清朝,他的后代至今仍然存在,主要在日本。
郑志龙生于1604年,土生土长的福建南安石井人,因家境拮据,17岁外出游历江湖,曾到过澳门、马尼拉、日本等地。
1623年,他的叔叔黄澄购买了一艘船货物,并请郑志龙跟随来自日本平户的华侨李旦的船队前往日本进行贸易。此后,郑志龙投靠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海商李丹,“照顾父亲”。李丹觉得郑志龙能干可靠,“把他当义子养大”,交出一些资产和船只,让他在越南做生意,赚大钱。几年后,郑志龙变得非常富有,经常往返于中日之间,成为旅日华侨中的显赫人物。
郑之龙之所以给李丹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除了先天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天才优势,那就是郑之龙是语言天才,精通日语、荷兰语、西班牙语,是海事业务必备的技能。
更重要的是,在日本期间,郑志龙与日本女子田川松相爱并喜结连理!
田川松的父亲名叫田川裕天皇,是平户藩的家臣。据《南明史》和《郑氏家谱》记载,田传松生于1602年,早年丧父,母亲改嫁给从福建泉州移民平多的华侨铁匠翁义煌。
1623年,田川宋与郑之龙结婚,次年生下儿子郑森(郑成功)。当时,田传松正在旅行,在海边采集贝类,快要生孩子的时候,在一块巨石旁边生下了郑成功,才回家。后来,这块石头被命名为孩子的诞生石,还有一座“郑成功诞生石”的纪念碑。1626年,田川松又生下了另一个儿子,名叫七泽门,之所以给他取日姓,是因为郑志龙将他传给了妻子的娘家,所以也叫“田川次郎斋门”。
郑之龙回到明朝后,娶了庄、林、石、蔡、曾、蔡等侧室,生了郑都、郑恩、郑寅、郑习、郑世墨五个儿子。其中,郑习在郑成功死后被立为代理将领,被郑靖击败后投降清朝,郑世墨、郑志龙一起被杀,郑渡、郑恩、郑寅没有记载在史书上。
郑成功五个弟弟暂不列,同父异母的弟弟的人生经历又是怎样的呢?
郑之龙回国后,与日本、日本侨华人、田川氏保持着密切联系,每年都有商船来长崎,“书本简数”和“每年给七左卫门送银礼”。特别重要的是,在郑志龙的商业版图上,日本分公司的负责人是田川七泽门,他曾担任郑氏家族在日本的代表,从事利润丰厚的中日贸易。于是,在1645年,郑之龙派人将田川氏带到福建安平,将七泽左卫门留在日本。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日本担心郑之龙不会来日本做贸易,所以不让田川和七左卫门回国。后来,在田川氏理智争辩后,日方同意成行,条件是田川氏要去中国,次子七左卫门必须留在日本。
田传颂抵华第二年,郑志龙向清朝投降后,立即被清军统帅博洛软禁,随后清军掠夺了郑志龙的家乡南安,并席卷了郑家几十年的财富。同时,为了避免被侮辱,田川松在45岁时用剑切腹自杀。
然而,黄宗熙的《赐姓的始与终》记载:“成功与恨,用解剖母亲腹部的方法,净化他的肠子,重新收葬。如果不是被清军士兵侮辱,郑成功也不需要用日本人的方法清洗母亲的内脏,所以很有可能是清军侮辱了田传松,然后田传松自杀了
郑之龙投降清朝后,郑成功率领父亲的老军在中国东南沿海抗击清朝,成为南明末年的主力军之一。
而当田川氏殉道、郑成功反清的消息传到日本时,“七大宗主,请你到明朝杀功灭清报仇”,并多次派给弟弟郑成功,要求回国参加抗清。由于当时日本拒绝返回南左卫门,七左卫门为日本抗清做出了贡献,不断派遣人力和物资补给郑成功,并维持着组织海上贸易的生命线,直到德川幕府关闭国家。可以说,郑成功之所以能够坚持抗清、收复台湾,就是因为田川七泽门的贡献。
南明永历十二年(1662年),台湾收复第二年,郑成功病逝。34年后的1696年,田川七左卫门在日本病逝,享年70岁。
七泽门死后,他的儿子“孙世卫门”改姓郑,取名为道周,此后所有后代都使用郑姓。七左门门之后,几代人担任长崎市与外贸有关的事务,第7代孙子郑江甫担任德川幕府的权力秘书,明治维新后,第8代孙子郑永宁担任日本外务省秘书兼代理部长,第9代孙子郑永昌担任日本驻天津总领事。其中,郑永昌的弟弟郑永清是日本第一个喝咖啡的人,开了日本第一家“咖啡茶馆”,后来移民美国,后人至今仍在美国旧金山。
然而,七左卫门的第 12 个孙子之一现在已经改姓日本。南左门第十一孙郑宪义(日本法政大学前教授)的长子叫郑基一,次子叫郑国夫,但在1955年,郑邦福改姓“福住”,成为“福住国尾”。值得一提的是,郑显义的两个儿子对郑成功十分尊敬,1961年,郑希义参加了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复台300周年纪念活动,并在台湾会见了郑氏家族亲戚;郑邦福(又名福竹国夫)来到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寻根拜祖,向郑成功陵致敬。总之,时至今日,田川七左卫门的后人经常去中国大陆祭拜祖先,真的可以用“喝水思源,不忘根”来形容。
参考资料:《郑成功传》《清史》《台湾外国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