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亲弟弟为何沦为日本人?他的一生堪称传奇

2024-05-07 -

福建郑氏家族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郑芝龙和郑成功

郑芝龙是明末清初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他在福建沿海建立了海军力量,并在著名的辽洛湾海战中击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和海盗刘向的联合舰队,控制了东亚海域。 当时,所有在东亚海域航行的船队都必须打着郑芝龙的旗帜,以确保安全通行。

郑成功是郑芝龙的长子。 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于1661年亲自率领舰队从金门寮罗湾横渡台湾海峡,与入侵台湾的荷兰军队进行了数次激战,最终迫使他们签订了投降条约,逃离了台湾。台湾。 被荷兰军队占领30多年的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芝龙除了生下郑成功外,还生了6个儿子。 其中,次子郑宗明也是一位传奇人物。

当时,郑芝龙从事海外贸易,居住在位于日本长崎县北松浦半岛西部的平户岛。 他受到当地松浦王氏的优待。 松浦氏给了他土地,建造了宅邸,并娶了平户氏家臣田川玉皇的女儿田川松为妻。

郑成功的陵墓_郑成功墓在哪_郑成功陵墓

1623年,郑芝龙与田川松结婚。 次年,也就是1624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取名郑森,也就是后来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出生不久,郑芝龙就离开平户岛,自己创业,外出打工。 后来,郑芝龙带着年轻的郑成功去了福建。 郑芝龙想带着妻子田川松也来福建,却被日本德川幕府以“日本妇女不准进入中原”为由阻挠而失败。 因此,田川松留在日本,并于1626年与郑芝龙生下第二个孩子,取名郑宗明。

郑芝龙的小号是“一官”,郑宗明的小号是“二副”,可见郑芝龙对二儿子的疼爱。

1645年,郑宗明19岁。 此时,郑芝龙、郑洪奎兄弟在福建福州拥护明代唐王朱聿坚,事业蒸蒸日上。 郑芝龙派人前往日本接田川松、郑宗明母子回福建福州。 日本再次介入。 经过田川松的激烈争辩,日方同意田川松离开日本前往福建福州,但坚持保留郑宗明作为人质。 田川松无奈,只得把19岁的郑宗明留在日本,只身来到福建福州投奔郑芝龙。

田川松不忍离开郑宗明,写信给他:“唉,我不得不放弃我的儿子!我可怜我儿子的父亲和兄弟,我也可怜我的儿子。当时我问一个商人船给他送了一定数量的金子哦,我终于放弃了我的儿子!” 虽然如此,儿子不应该忘记自己的父亲和兄弟,也不应该忘记母亲已经远去的中国。 “田川松要求他的儿子不要忘记他的父亲、母亲、兄弟以及他们生活的中国。

郑芝龙虽然很想念郑宗明,但知道很难再见到他了,于是将他收养到了妻子田川松的娘家(郑宗明从小就和爷爷住在一起),并改变了他的生活。名字叫田川七右卫门。 由于他是郑芝龙的次子,所以又称田川次郎左卫门。 从此,郑成功的弟弟郑宗明将国籍改为日本。

田川南左卫门长大后虽然没有见过父亲郑芝龙和弟弟郑成功,但却听说过他们的英雄事迹。 成年后成为武士,担任郑芝龙、郑成功在日本的代言人,帮助管理东亚航线上的日本支部。

1646年,清军大举进攻郑芝龙的家乡福建南安,抢劫搜查郑芝龙一家。 田川松担心自己落入清军手中,受辱,于是拔剑自刎。 他当时只有45岁。

田川松的死给郑成功和田川七右卫门带来了巨大的刺激。 此后,郑成功一生坚持反抗清朝,坚决不投降清廷。 田川七右卫门请求前往福建帮助郑成功对抗清军。 失败后,他采取了另一种办法:在日本为郑成功建立后勤保障基地,源源不断地为他运送各种物资,帮助他维持海外经营。 贸易。

清朝顺治年间,为了打击郑成功的影响,清政府下令“移界禁海”、“不准任何船帆入海,违者将受到重罚”。 ” “海禁”之下,郑成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幸好有田川南左卫门在他身后作支撑,让郑成功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他甚至有足够的精力在1658年、1659年、1660年三次发动北伐,军队到达南京,给了清政府沉重的打击。 后来郑成功甚至越过台湾海峡,赶走了荷兰军队,收复了台湾。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郑成功在这些军事行动中取得的成就,与他的弟弟田川南左卫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1696年,田川七左卫门在日本病逝,享年70岁。田川南左卫门的儿子恢复郑姓,取名道州。 郑道周继续从事父亲的生意,发展海外贸易。 郑道周的后裔中涌现出不少外交官,如明治维新时期担任日本驻华公使的郑永宁、1920年代担任日本驻天津总领事的郑永昌、担任秘书的郑永邦等。日本外务省。 人们。

俗话说“饮水思源”。 田川七左卫门的后裔延续至今,经常有很多人来中国参加祭祖活动。 1988年和1992年,田川南左卫门第十一世孙郑国夫(又名福住国夫)两次来福建参拜郑成功陵并参加郑成功逝世330周年纪念活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